答辩时间:2025年11月25日 13:00-15:00
答辩地点:慎思楼111室
答辩论文信息:
答 辩 委 员 会 成 员 |
姓 名 |
职 称 |
工作单位 |
在委员会中担任的职务 |
张耀军 |
教授/博导 |
中国人民大学 |
主席 |
|
唐代盛 |
教授/博导 |
北京交通大学 |
委员 |
|
王广州 |
研究员/博导 |
中国社会科制服做爱 |
委员 |
|
盛亦男 |
教授/博导 |
制服做爱 |
委员 |
|
曾雪婷 |
教授/博导 |
制服做爱 |
委员 |
|
王超 |
讲师/博士 |
制服做爱 |
答辩秘书 |
|
答 辩 学 生 |
姓名 |
专业 |
论文题目 |
导师 |
霍兆昕 |
劳动经济学 |
数字经济、劳动收入与中国居民消费 |
齐明珠 |
学位论文简介
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核心动力。随着数字经济迅速崛起,其对传统消费模式、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以劳动收入为切入点,从总量、结构与分配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劳动收入—居民消费扩量提质”的分析框架。基于居民消费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和创造性破坏理论,使用2012—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以及宏观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指标,通过多种计量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探讨劳动收入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居民消费总量,并推动消费结构呈现升级为主、升级与降级并存的格局;同时提高居民劳动收入水平与占比,缩小劳动收入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劳动收入水平与占比、缓解劳动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促进结构优化。其中,劳动收入水平在数字经济推动消费总量与结构升级中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劳动收入占比与差距在促进消费总量方面表现出最优区间特征。本文为理解数字经济如何通过增强居民可支配能力、优化收入结构与提高分配公平性来重塑消费逻辑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Impact of China’s Digital Economy on Integr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J]. Sustainability, 2024,16(14):5863. 第一作者
[2] Impact of overwork on self-assessed health of rural-to-urban migrants: Limitations of work incentives moderation effect and industry heterogeneity[J]. Plos one, 2025, 20(2):e0317588. 第一作者
[3] 乡村振兴视域下技能高中与普通高中教育回报的对比——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反事实估计[J].河南科技制服做爱 学报,2023,43(08):25-33. 独立作者
[4] 新经济下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影响机制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05):75-79. 通讯作者
[5] 相对贫困视域下中国老年多维贫困测度及分解[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2,33(01):43-53. 通讯作者